官方免费咨询热线

0373-5467118

当前位置:首页 > 新闻资讯 > 行业资讯
高粘聚丙烯酰胺让钻井液“减重不减黏”​
发布时间:2025-04-17   浏览:15次


高粘 PAM(高粘聚丙烯酰胺)实现钻井液 “减重不减黏”,核心在于其通过分子级增黏机制替代传统固相颗粒的增黏方式,在减少钻井液固相含量(“减重”)的同时,依

靠自身高分子特性维持甚到提高黏度(“不减黏”),具体作用如下:


一、分子结构驱动的gao效增黏,摆脱对固相的依赖

三维网状结构束缚自由水

高粘 PAM 的长链高分子含有大量亲水基团(如酰胺基 - CO-NH₂),溶于水后通过水化作用伸展为柔性分子链,并通过分子间氢键、范德华力相互缠绕,形成三维网状结构

。这种结构能物理束缚大量自由水分子,显著增加钻井液的内摩擦阻力,使黏度大幅提高。

关键优势:黏度主要来自高分子链的 “网络增黏”,而非依赖膨润土、重晶石等固相颗粒的堆积,因此即使减少固相含量,仍能通过调整 PAM 浓度维持目标黏度。

低浓度下的高增黏效率

高粘 PAM 的增黏效率远高于传统固相增黏剂。例如,仅需 0.1%-0.3% 的质量浓度即可使钻井液黏度(如表观黏度 AV)提高数倍,而传统膨润土需达到 5%-10% 才能实现

类似xiao果。这意味着在维持相同黏度时,可大幅减少固相总量,实现 “减重”。


二、选择性保留有效固相,去除有害固相

絮凝有害固相,净化钻井液

高粘 PAM 作为絮凝剂,能通过桥联作用吸附钻井液中的细颗粒岩屑、劣质黏土等有害固相,使其聚结成大絮体并沉降或被固控设备分离。去除这些无效固相后,钻井液密度

(固相含量)减少(“减重”),但 PAM 自身的高分子网络仍维持黏度,避免因固相减少导致的黏度下降。

稳定有效固相(如you质膨润土)

对于维持钻井液性能的必要固相(如造浆用膨润土),高粘 PAM 可通过吸附 - 包裹作用增强其分散稳定性,减少因固相颗粒团聚导致的黏度波动。即使膨润土含量适度减少

,PAM 的网络结构也能协同膨润土颗粒形成 “复合增黏体系”,确保黏度稳定。


三、流变性优化:低固相下的gao效携砂与井壁稳定

假塑性流型维持携砂能力

高粘 PAM 赋予钻井液剪切变稀特性(假塑性流体):高速循环时(如泵送到井底)黏度减少,减少泵送阻力;静止时黏度迅速升高,依靠高分子网络的 “支撑作用” 悬浮

岩屑。这种特性使钻井液在低固相(低密度)下仍能有效携带岩屑,避免因固相减少导致的携砂能力下降。

减少钻井液密度,减少井下风险

传统钻井液依赖重晶石(密度 4.2-4.5 g/cm³)等加重材料提高密度以平衡地层压力,但高粘 PAM 通过增黏可部分替代加重材料的需求。例如,在非高压地层中,通过提高

 PAM 浓度增加黏度,可适当减少重晶石用量,使钻井液密度(“减重”)下降,同时维持足够的悬浮能力和井壁稳定性,减少漏失、压差卡钻等风险。


四、实际应用价值:成本与效率双提高

减少固相处理成本:通过絮凝去除有害固相,减少固控设备(如离心机、振动筛)的负荷,减少能耗和设备磨损。

减少钻井液密度:避免过度使用重晶石等昂贵加重材料,同时减少高密度钻井液对地层的伤害(如渗透率下降)。

提高钻井效率:低固相钻井液流动性好,泵压减少,钻头能耗减少,机械钻速(ROP)可提高 10%-20%。


高粘 PAM 的 “减重不减黏” 本质是以高分子网络增黏替代固相颗粒增黏,通过分子水化、网状结构、絮凝净化等多重作用,在减少钻井液固相含量的同时,维持甚到强化

黏度、携砂能力和流变性,实现 “轻量gao效” 的钻井液体系,尤其适用于低压易漏地层、环保要求高的钻探场景。


即刻获取产品解决方案

填写联系方式将获取1对1服务,帮助您更加快速的解决产品问题

版权所有 河南博源新材料有限公司 备案号:豫ICP备15009292号-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