官方免费咨询热线

0373-5467118

当前位置:首页 > 新闻资讯 > 行业资讯
高粘聚丙烯酰胺改性涂料附着力增强机制
发布时间:2025-04-17   浏览:16次


高粘聚丙烯酰胺(PAM)改性涂料附着力增强的机制涉及分子结构特性、界面作用及涂膜形态优化等多角度协同效应

一、分子链缠结与物理锚定作用

三维网络构建

PAM分子链通过氢键和范德华力形成三维网状结构,缠绕在涂料成膜物质(如乳液颗粒)周围。这种物理缠结作用增强了涂膜内部的机械互锁能力,同时通过分子链延伸吸

附在基材表面,形成“涂料-基材”的微观锚定点。例如,在木材涂装中,PAM分子链可渗入木质纤维孔隙,固化后形成类似“榫卯”的物理锚定结构,提高涂层抗剥离强

度。


动态剪切响应特性

高粘PAM具有假塑性流体特性,在施工剪切力作用下分子链暂时解缠结,便于涂料渗透基材微孔;停止施力后迅速恢复缠结状态,防止涂料回缩,增强界面接触面积。


二、化学键合与界面改性

极性基团吸附

PAM分子链上的酰胺基(-CONH₂)与基材表面羟基、羧基等极性基团发生氢键作用,部分情况下形成共价键。例如,在金属基材表面,PAM可通过酰胺基与金属氧化层中

的氧原子结合,减少界面能,提高润湿性。


协同偶联效应

当PAM与硅烷类附着力促进剂复配时,PAM的线性分子链可作为“骨架”承载硅烷偶联剂的水解产物,形成“基材-Si-O-Si-PAM-涂料”的桥接结构,使界面结合能提高2-3

倍。


三、涂膜致密化与缺陷xiu复

孔隙填充效应

PAM分子链在成膜过程中填充聚合物颗粒间隙,减少涂膜内部微裂纹和孔洞。实验表明,添加0.3% PAM可使环氧涂膜孔隙率从12%降到4%,显著减少水分渗透路径,间接

增强涂层与基材的长期结合稳定性。


交联密度调控

PAM参与涂料固化反应,通过酰胺基与树脂中的环氧基或异氰酸酯基反应,形成交联网络。例如,在聚氨酯涂料中,PAM的引入使涂膜交联密度从1.2×10⁻⁴ mol/cm³提高到

2.8×10⁻⁴ mol/cm³,提高抗应力形变能力。


四、环境适应性优化

湿度min感调控

PAM的吸湿性在潮湿环境中可转化为优势:其分子链吸水膨胀后与基材形成更紧密接触,适用于混凝土等多孔基材的湿面施工。研究表明,在相对湿度80%条件下,含高粘

聚丙烯酰胺的涂料附着力保持率比传统体系高40%。


温度耐受增强

通过引入交联改性PAM(如丙烯酰胺-丙烯酸共聚物),可使涂膜在-20~120℃范围内保持稳定附着力。这种特性特别适用于汽车引擎盖涂层等温差剧烈场景。


五、协同增效技术

纳m复合体系

PAM与纳m二氧化硅协同使用时,纳m颗粒在基材表面构建微粗糙结构,PAM分子链则通过缠绕固定纳m颗粒,形成“物理锚定+化学键合”双重增强机制。此类体系可使金

属涂层的剥离强度从2.5 MPa提高到6.8 MPa。





即刻获取产品解决方案

填写联系方式将获取1对1服务,帮助您更加快速的解决产品问题

版权所有 河南博源新材料有限公司 备案号:豫ICP备15009292号-6